Grind size 的學問
- Alex Tai (Head Roaster of redmeowcoffee)
- 2020年1月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Grind size 的學問
足以談上 七日七夜 亦無絕對的答案
話說
近排 comandante 出左幾款新色
其中一款系Burgundy 酒紅色❤️ 結果吾小心就買了⋯(因為舊的那個黑色賣了)



在好奇心驅使下決定做一件事情
就是把它的研磨層面分類
如幾年前買Ek43s 時那樣
話說在前頭
以下為個人觀點
可供參考但非絕對
個人認為
1400μm 以上的就是「過粗 - Over coarse 」
300μm 以下的就是「細粉- Fines」
當然在此補上一些其他定義
如Matt perger 認為細過100μm便是

https://baristahustle.com/blog/a-wide-thought-distribution-about-grinding/
而SCA定義為380

Grind size 就同人一樣
都是立體的 由不同層次所組成
在設定理想的Grind Size
你可知道當中的層次各佔多少比例?
這次測試使用的是
Anasora Samii (Medium light roast) https://www.redmeowcoffee.com/product-page/ethiopia-anasora-samii-washed

以歸0 後開始計Clicks

在上表可見
各Clicks 的粉層分佈比例
(只供參考,咖啡深淺度會有所影響)
個人的沖法偏好用29 clicks的設定
相信有不少的人也有篩粉的習慣
但大家可曾想過坊間的一些所謂篩粉器篩走的是什麼層次
而你自己對細粉的定義又是什麼呢
雖說這兩款工具個人都冇賣
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
亦可以代為購買與及現凡買咖啡豆
可到我們Tasting room 或周未咖啡店:吉吉啡屋
免費幫你做這個Grind size 分布測試
還是老句子
你 了解你的工具嗎
最後一件事情分享


在上兩張圖和一些資料蒐集
可見一些西方人與東方人沖手沖分別最大之處
在於偏向「較幼」或「較粗」
到底是 口味 ,手法 還是想法 所致
或者該說 是三者相連
不妨說說你的感受和看法
和我們交流咖啡吧
周日限定店 :吉吉啡屋 地點:太子鴨寮街26號 時間:10:00-17:00 會有 「手沖」咖啡,日式「小食」 如要買豆的朋友 也可到來選購 仲有大吉系度陪你喵🐈 Redmeowcoffee.com RedMeowCoffee 讓炒豆跟沖煮, 拉得更近,更美好 info@redmeowcoffee.com #Hongkong #hkig #lifestyle #handdrip #hklife#coffeelover #coffeelife #coffeeinhk #coffeebean #roasting #brewing #cupping #tasting #coffeetasting #barista #roaster #roastery